公司新闻

您可以从中了解更多......

新一代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上篇)·传统智能布线系统的挑战与局限
2024-07-24


1.png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家庭Wi-Fi到企业级数据中心,网络如同一条条无形的血脉,支撑着信息的流动与交互。然而,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网络基础设施的管理与维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网络通信的物理基础,综合布线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和智能化运维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传统智能布线系统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下篇我们将详细介绍能改变这一现状的新一代智能布线管理系统。


2.jpg

 

一、技术发展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数据的信息量呈几何级增长,综合布线作为网络通信的物理基础逐渐向高速、高密度、智能化方向发展,对布线规范化管理和系统的运维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手段只能靠传统标签和手工记录的方式进行管理,设备的连接和改动很难及时反应在管理系统中,和快速增长的网络维护量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矛盾的激化直接导致了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无保证、网络中断以及网络中断恢复时间不可控等技术灾难,从而影响构筑在网络层之上的各种应用,轻则造成业务的中断,重则影响金融安全甚至于国家安全


3.jpg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有良好的网络管理方法、更快的网络问题定位、解决安全威胁的来源,以此实现更安全的网络管理,这就需要对网络的接入采取不间断的监控,同时需要对配线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智能配线、提高资产利用率、缩短故障处理时间,为了满足这一切需求,智能布线管理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二、关于传统的智能布线系统

 

传统布线系统主要由管理软件、主机(或扫描仪)、电子配线架以及跳线等组成。这些组件共同协作,构成了网络连接的物理骨架。然而,尽管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基本的连接需求,但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时,其局限性逐渐显现(具体如下)。

 

 4.png


01端口触发感应方式——需要网络扫描仪(或主机)的搭配才能实现

端口触发感应方式是在电子配线架的端口安装一个微动开关或光电感应开关,跳线(铜跳线或光跳线)插入电子配线架的端口时,触发微动开关或光电感应开关,从而向管理主机输送一个端口插入信号,以此来判断端口的插入和拔出,一般在配线架的每个端口安装一个可用来状态指示用的LED指示灯,比较直观地显示各个端口的状态;另一方面管理软件可发送指令来指导管理人员进行智能布线;当有非法插拔端口时,系统会实时进行报警;端口触发感应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采用专门的智能跳线,用常规的8针铜跳线或光跳线,一条链路只需要一个配线架就能实现端口的智能化管理;缺点是只检测配线架的端口是否插入,无法检测端口的链路对应关系,跳线断线也无法判断,且需要网络扫描仪(或主机)的搭配才能实现,成本高。

 

02、多针智能跳线的链路型方式——较为精准但成本较高

链路型的方式,一般采用9针或10针的智能跳线,其中8针为传输业务的网络信号,另外1针或者2针传输探测用的控制信号,它附在8针上一起传送,成9针或者10针智能跳线(智能光纤跳线需在普通的光纤跳线上增加1芯或者2芯铜跳线,原理同铜跳线的第9针和第10针,以下以铜跳线为例说明),它需要2个配线架之间构成回路,当智能跳线的两个端口分别插入两个配线架后,第9针或第10针在两个配线架的端口之间构成一个回路,管理主机探测到这个回路已经形成,告之系统该链路连接成功;传输探测控制信号和8针传输网络信号在电路上是完全独立的,互不影响、互不干扰;它的优点是能判断配线架端口间的链路对应关系,哪怕跳线断线也能判断;缺点是需要专门的9针或10针智能跳线、一条链路需要2个配线架才能构成检测回路,成本较高。

 

03、RFID技术——标签管理清晰但抗干扰能力差

RFID方式,它是在跳线的端口集成RFID感应芯片,每一条跳线的两端分别集成带有编码的RFID感应芯片,在配线架的端口安装RFID感应电路,当有RFID跳线插入到配线架端口时,感应电路感应到带有编码的RFID感应芯片,并把编码传给管理系统,构成链路的对应关系;优点:可对每条跳线实现标签管理,能判断跳线的链路关系;缺点:每条跳线均需两个感应芯片,成本高,相邻两个端口比较近,如果感应灵敏度调节不当相互之间会有干扰。

  

5.png


综上所述,传统智能布线管理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网络连接的基本需求,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时,其局限性日益凸显。无论是端口触发感应方式的、还是需要多针智能跳线、亦或是抗干扰能力差的RFID标签管理技术都需要网络扫描仪或主机的搭配才能实现,网络架构复杂、成本高、不便于安装和维护,用户体验感极差,不便于推广

 

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管理效率的智能布线系统呢?敬请期待下篇,我们将为您揭晓新一代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神秘面纱!


Copyright 2003-2021 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ICP备15004471号-1